百年古厝焕新姿(遇见乡愁·古村落的记忆)

发布时间:2024-06-05 01:35:57 来源: sp20240605

  德鑨五间张为爱国华侨蔡德鑨宅邸,建筑风格为传统闽南红砖大厝。

  游客在“胸怀祖国楼”参观。该楼建于1953年春,由旅菲华侨蔡怀紫、蔡怀番合建,是梧林村保存最完整的番仔楼。

  朝东楼是梧林村首座钢筋水泥洋楼,为古罗马风格建筑,始建于1930年,是旅菲华侨蔡朝东宅邸。

  梧林村侨批馆为爱国华侨蔡顺意于1938年建造,是一座哥特式风格的洋楼。   本报记者 吴雪聪摄

  第四届“梧林闽南年”期间表演的《花木兰》戏剧高跷巡游。

  游客体验娘惹服饰。

  游客欣赏舞狮采青表演。

  梧林村风物市集。

  俯瞰梧林传统村落。

  扫码观看视频

  从福建省晋江市区驱车,约15分钟到达新塘街道梧林村。石鼓山下,梧垵溪畔,甫一入村,满眼尽是红与白的碰撞。

  “红色是传统闽南古厝,白色是西式洋楼。梧林村已有600多年历史,现存各式风格的历史建筑132幢。”新塘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梧林项目办副主任金宏勃介绍。

  梧林村是远近闻名的侨乡。近代以来,大批华侨华人从这里出发,前往东南亚创业谋生。他们将海外风格带回家乡,便有了一幢幢中西合璧的建筑:官式大厝德卫宅,开间面阔、燕尾脊飞;古罗马式建筑朝东楼,铁艺装饰充满异域色彩;番仔楼“胸怀祖国楼”,螭虎、盘肠、牡丹等花砖浮雕精巧夺目……漫步村中,满目皆是风情。

  然而,这个“华侨建筑博物馆”,一度“养在深闺人不识”。梧林村曾面临半空心化现象:海外华侨1.5万人,常住居民只有1800人,主要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生,一些历史建筑亟需修缮。

  为了更好地保护性修复和活化利用,2018年4月,梧林传统村落正式启动建筑修缮工作,由晋江市政府、晋江文旅集团与青普文旅联合打造。修缮以“原汁原味、原貌重现、修旧如旧”为原则,充分利用原有的建筑材料,保留村落的历史文化和民俗。

  如今,梧林村已变身网红打卡地。这座南洋游子魂牵梦萦的故里,也成为许多年轻人新的“诗与远方”。

  “我第一次来,就被这儿的美景和多样性文化震撼了。大概半个小时,我就决定在这里安顿下来。”35岁的温语是江苏泰州人,本是游客的她,和梧林一见如故。现在,温语在村里经营一家融合菜馆,在“梦中小院”开启人生下半场。

  95后重庆女孩刘小蝶也是梧林“新村民”。两年前,她来到梧林村“榕树下”咖啡馆,一边带游客体验石磨咖啡,一边讲解华侨下南洋的故事。“‘富者润屋’本是闽南华侨的一种期待,但朝东楼、侨批馆这些建筑的主人,却愿意暂停施工,将装修资费全部捐出支持抗日战争,越了解这些爱国故事,我对梧林的感情就越深。”刘小蝶说。

  “建筑背后是历史文脉,每一栋楼房都承载着乡愁,我们必须保护好。”梧林青普文旅运营公司副总经理洪绵绵介绍,近年来,围绕“家国情、醉闽南、意南洋”三条主题动线,梧林景区策划演艺、展览、市集、快闪、研学等多种活动,努力将梧林村打造成区域文化旅游目的地品牌。

  “通过策划一系列活动,我们带动了整个城市现象级‘簪花换装’‘娘惹换装’热潮,不仅实现了梧林流量和品牌破圈,也带动了村民共同致富,大家都很高兴!”金宏勃说。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梧林青普运营公司供图

(责编:袁勃、赵欣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