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北大同“向美而行” 助力乡村“和美之变”

发布时间:2024-11-01 08:35:02 来源: sp20241101

   中新网 大同5月31日电 题:塞北大同“向美而行”  助力乡村“和美之变”

  作者 胡健 马静波

  农家小院花团锦簇,种植养殖基地生机勃勃,温室大棚排列有序,处处洋溢着现代化气息。近年来,山西塞北地区大同推进和美乡村建设,持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广袤农村正从“一处美”向“一片美”,从“环境美”向“生活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转变。

  以弘扬文明之“力”推动和美乡村提质

  近两年来,大同市以创建文明县城、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为牵引,开展农村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目前,大同市共有全国文明村镇10个、省级文明村镇33个、市级文明村镇197个,星级文明户约12.8万户。

“小鲁调解调工作室”在山西省大同市阳高县龙泉镇花苑村帮助村民调解矛盾。李常慧 摄

  同时,大同市还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载体,组织开展移风易俗活动。大同市各县区依托1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2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80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组织开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深入移风易俗,通过农民夜校、乡村大喇叭、微信群等形式,宣传乡风文明建设中的先进乡村,引导民众摒弃“高彩礼就是婚姻‘保命符’”的错误观念,将不收高价彩礼、不大操大办纳入村规民约和星级文明户评比、文明村镇创建中。

  此外,大同市还持续建立健全“一约四会”制度,规范移风易俗办事流程。大同市文明办会同大同市民政局推动各县区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补入“移风易俗”相关内容,村两委依托红白理事会,完善相关制度,明确婚丧嫁娶事宜办事程序、彩礼酒宴标准,形成“有人管、按章办、机制全”的工作机制,引导村民做到婚事新办、丧事简办。

  以环境整治之“笔”描绘和美乡村图画

  “不论是污水管网建设,还是清理沟渠、硬化道路、改造厕所,村民都主动加入进来,我们村过去又脏又臭的旱厕变成了干净的卫生间,原来随处可见的草堆改成了规整的小菜园,过去遍地走的鸡鸭圈进了篱笆栏,村民居住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同市云州区倍加造镇营坊沟村党支书记蒋亭说。“村里注册了60名文明实践志愿者,由9名村民组成的清洁环卫队进行早晚两次保洁,还建立了卫生清洁长效机制,促进环境整治制度化、持续化。”

大同市云州区营坊沟村村民蒋全瑞正在伺弄花草。李常慧 摄

  截至2023年底,大同市拥有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54906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47.6%,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27.89%,农膜回收率88.76%,大同市现有秸秆规模化利用主体317个。在深入进行农村改厕基础上,大同市还全面加强秸秆处理力度,去年,全市秸秆可收集资源达128万吨,综合利用率93.59%。

  今年,大同市又继续实施26个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项目,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1%以上。建设集镇污水处理厂6座、村湾污水处理站183座,基本实现处理全覆盖。深埋三格化粪池式、粪污集中无害化处理式(通风改良式)等改厕模式极大改变了农村如厕环境。

大同市云州区峰﨏乡孙家港村红孩儿养牛场。李常慧 摄

  以基础建设之“手”提升配套设施“硬实力”

  今年,大同市财政持续加大投入力度,预算安排支持农业发展资金3000万元,安排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3.56亿元,其中支持乡村产业发展比例高于60%。去年以来,大同市农村公路完成新改建里程7351.612公里,危桥改造31座,实施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772.744公里,累计完成投资75.9亿元,解决了87个乡镇、1426个建制村通硬化路的难题,大同市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实现通硬化路。农村热点区域5G网络、燃气管网、乡村两级公共文化服务和群众健身工程实现全覆盖,县、乡、村三级电商网点全域覆盖。

  这些投资不仅改善了农村的交通出行条件,还优化了全市的公路路网结构,为和美乡村振兴提供了重要支撑。

  为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同市制定《大同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5年)》,其中,路灯亮化工程是改善农村基础设施的重要一环。目前,大同市太阳能路灯亮化的行政村已达到84%以上,并计划到2025年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

  如今,“村在林中、林在村中,一村一片林、一村一片景”的乡村绿化新格局正在大同市广大乡村逐步形成。(完)

【编辑:田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