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想招手打车太难了

发布时间:2024-11-01 07:57:53 来源: sp20241101

  已经入冬的北京,寒风刺骨,站在街头面对车水马龙,却没一辆出租能带自己回家——很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发现,曾经很平常的街头招手打车,现在变成了难以实现的事情。

  记者在街边实测,扬招成功的概率很低。虽然几经呼吁,老年人打车仍然是个难题。

  医院“拦”车不易 坐车更难

  为了应对患者的打车需求,朝阳医院东门专门划出临时落客区。午后时分,不少盯着手机的人正在等车。

  “不行,现场招手打车太难了,我不会用网约软件。”大妈抱怨着,大爷在一旁不停招手。他们身边停靠的出租车,几乎都已接到网约订单。10分钟后,这对老夫妻放弃打车,去往公交车站。老夫妻离开后,记者帮着一位老人招手,成功打到了车。“上来呀,可以走,去哪儿?”司机边问边说,自己刚好顺道儿走到这里。

  不过,招手打车也有“意外”情况。记者“拦”到一辆出租车,司机表示可以立即走,但却首先询问去哪个方向。他说,自己要回海淀交班,想拉一个顺路单。这辆出租车在现场等了约十分钟,多人上前询问,可能因为不顺路,这名司机最终没有拉到乘客,空车驶离。

  有老人知道招手打车困难,提前请人帮着约车,然而还是有突发情况。从医院回大兴的莫奶奶,在医院里请人帮着约到了出租车。在医院东门核对了车牌号后,拉开车门正要上车,司机却发现手机尾号不对。“我就是你这辆车呀,你看!”莫奶奶不解地问。司机却说,莫奶奶打到车后,他看了一眼就主动取消了订单,“乘客没上车之前,我们是有权取消订单的。”莫奶奶着急地不愿离开出租车,好在平台很快又自动匹配了一辆出租车。

  在现场测试的半个小时,记者用招手打车的形式,一共拦下了4辆出租车。在医院门口,由于人流量大,出租车来往繁忙,相对比较容易招手拦车,但拦到车不一定坐得上车,更多时候需要碰运气。

  公园、商超 招手半晌 无车回应

  东三环劲松桥东北角富顿中心,有超市、银行、餐饮等商业机构。一家大型综合超市还是敬老商户、一刻钟社区服务圈认定站点。每天来此的老年人都不少。在超市购物,大包小包,时常需要打车离开。临近中午,有老人站在超市北门的八棵杨南街,等了很久,也没有打到车。记者提议往三环边走一走,到三环辅路试试运气。

  这里车流量更大,出租车也频繁出现,但没有车辆回应招手。老人叹了口气,只能走去公交车站,“咱们不会用手机的人,是打不着车了。”记者在现场尝试扬招半小时,也没有车辆停靠。

  同样的经历,在左安门内大街再次出现。记者站在龙潭公园西门路边,对面是龙潭中湖公园的东门,来此遛弯的老年人很多。有老人离园时,站在路边张望,朝出租车招手,路过的几辆出租车,虽然亮着“空车”灯,但无人理会。老人选择横穿马路,去对面乘坐公交车。记者随后也在相同位置进行测试。左安门内大街双向车流密集,出租车来回穿梭,且有可以合法停车的空间。但30分钟过去了,没有出租车停下。那些“空车”,和有客车辆一样,完全不在意路边打车人的招手。

  扬招站“空车”驶过 招手不停

  下午4点,记者来到新源南路上的一处出租车扬招站。扬招站招牌上,有“停车候客”四个字和两个叫车电话。3辆出租车正停靠在出租车专用车位上。其中,有的出租车熄火,车内没有人;有的司机则躺着刷短视频,上前询问得知,是要往机场方向走。

  每隔一两分钟,就有从东三环北路“拐”过来的出租车,不少出租车还显示“空车”。一辆辆出租车呼啸而过,记者却没有成功拦下出租车。

  记者在路边采访多位路人,大多表示如今出行主要靠手机下单,几乎不会在路边现场打车。“我都没注意到这有个扬招站。”一位老人表示,自己不会用软件叫车,现在出门多是坐公交车。”

  就在记者快要放弃招手时,一辆出租车司机将车掉头停到了扬招站车位。“去哪儿啊?走吗?”司机说,自己原本准备来扬招站车位休息一下,但看到记者招手也就继续工作了。“现在谁还敢在路边招手啊?都是网上下单。”司机同时挂着多个平台的网约账号,“主要都依靠网络给单子了。”

  暖心车站 少人问津 但是有用

  为了解决老年人打车难的问题,很多人在努力。这里面,把打车从街头带到手机上的互联网打车平台最为积极,他们纷纷推出适老版。在北京街头,也有一系列由互联网打车平台打造的“暖心车站”。在这里,老年人可以通过手机扫码登录平台,一键叫车。

  东三环附近,有一处2021年建设的暖心车站。车站就设立在小区出入口的人行道边,一人多高的标牌,灰底蓝标,非常醒目。车站一面应该张贴打车二维码的地方,不知何故,一片空白。另一面倒是完好无损。通过扫码,可以立即进入打车软件的适老版,出发地自动生成,目的地无需输入,可以一键叫车。此外,暖心车站还提供传统出租车平台的叫车电话。记者试着拨打两个叫车电话,接线员都表示可以叫车,需等待10分钟左右,额外支付5到6元的服务费。

  但记者发现,暖心车站很少有人问津。在现场,记者随机询问了十几个老人,他们对家门口的这个设置,基本不知情。只有一两个明确知道,这是用来打车的,但没用过。其他根本不知道或者没留意,这块标牌是干什么用的。

  有大妈说:“我真不知道,知道我也不会用那个软件。平时用车,要么是孩子过来接,要么是孩子帮忙叫个车。”

  手记

  不妨试试“扬招专车”

  在测试过程中,记者采访了多位出租车司机。他们有的说平均两天才能接到一个扬招乘客,有的说一天最多有两到三个。

  司机说:“真不是不愿意停,您看到空车不停,那都是有网约车单子。有时候没单子,路边没人招手;有单子了,偏偏遇上招手的。”

  还有司机表示,现在都靠软件拉活,没有单子就找个地方歇着,尽量降低成本,所以“扫街”的少了。

  老人们对记者说,以前出门有急事会考虑打车,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打车平台的强势崛起,老人们打车的意愿降低了。技术是让生活便利,但对老年人确实不友好。

  有老人问,有没有专门招手就停的出租车。记者查询得知,近日上海为破解扬招难,出现了设有“扬招必停”标识的安心巡游出租车。这些出租车特意使用了上世纪80年代的“红顶灯”,不承接第三方平台,只承接扬招、电调和公司自有平台,这个法子,不妨试一试。(北京晚报)

  本报记者 孙毅 李松林 文并摄

【编辑:付子豪】